政府績效評估
政府績效評估
政府績效評估,指的是社會機構通過多種方式對政府的決策,管理,行為所產生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等短期和長遠的影響和效果進行分析,比較,評價和測量。以結果評估和能力評估為評估標準,對政府績效進行評估,是規范行政行為,提高行政效能的一項重要制度和有效方法。
理念趨勢
“考核官員政績、評價政府績效”,這里講的就是“民評官”。 根據民意調查的群眾滿意度,分析當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的狀況與成效。已明確寫入了中共中央組織部下發的《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試行辦法》里,這是一種必然趨勢。充分體現了“走群眾路線”的服務理念。
遠東零點調研所遵循的是“民眾可以感知的,就是民眾可以評價的”。民眾如何能感知到官員的工作成效,首先得了解,讓民眾將政府(官員)工作能體現出來并可感知到的內容對號入座,其次將感知的事物以民眾可了解可對照的內容以指標的形式設置出來,最后才是調查評價。
評估形式
評估方法
設計范圍
電話調查
入戶調查
街頭攔截訪問
留置問卷調查
網上調查
部門工作成效民意測評
公務員工作成效民意測評
政府糾風成效測評
部門內部下級對上級不記名評價
上一級政府對下一級政府工作考核評價
政府績效評估的指標主要有以下方面:
經濟指標 - 一般指管理項目中占用資源的水準
效率 - 關注的投入與產出比例關系
效果 - 通常指公共服務實現標準的程度,是衡量公共服務的重要指標
行政能力 - 把效率和效益結合起來的衡量指標
公正 - 指接受公共服務的團體和個人都受到公平的待遇以及社會弱勢群體能同等享受公共服務的補償機制。
評估指標